——某企業廢水處理成本優化實踐分析
造紙行業再生資源利用過程中,廢水處理面臨兩大難題:
懸浮物去除效率低:廢紙回收產生的纖維碎屑、油墨顆粒難以快速沉降;
處理成本居高不下:傳統工藝藥劑投加量大,污泥脫水設備能耗高;
環保標準升級:2023年新實施的《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要求COD排放限值降低20%。
聚丙烯酰胺(PAM)作為高分子絮凝劑,通過以下機制提升處理效能:
電荷中和效應:陽離子型PAM可中和廢水中帶負電的膠體顆粒;
吸附架橋作用:分子鏈長可達0.05-0.15μm,有效連接微小懸浮物形成絮團;
網捕卷掃功能:加速絮體沉降速度,實驗室測試顯示沉降時間縮短40%-60%。
(注:數據來源于XX大學環境工程學院《造紙廢水處理技術研究報告》)
項目背景:某再生紙生產企業日均廢水處理量2000m³,原采用聚合氯化鋁(PAC)單一處理方案。
指標 | 原工藝(PAC) | PAM協同工藝 | 優化幅度 |
---|---|---|---|
藥劑成本 | 3.2元/m³ | 2.3元/m³ | ↓28.1% |
污泥含水率 | 82% | 78% | ↓4.9% |
設備運行能耗 | 15kW·h/m³ | 12kW·h/m³ | ↓20% |
(注:數據經該企業2023年第三季度運行記錄計算得出,具體效果因工況不同可能存在差異)
藥劑選型匹配:
建議先進行水質檢測(如Zeta電位、SS濃度)
中性pH廢水使用陰離子型PAM(分子量800-1500萬)
投加方式優化:
階梯式投加法:PAC(50-100ppm)→ 快速攪拌 → PAM(0.5-2ppm)→ 慢速攪拌
設備改造建議:
增設自動加藥系統,控制精度達±0.1ppm
采用帶式壓濾機替代傳統離心機,污泥減量15%-20%
選用符合《水處理劑聚丙烯酰胺》(GB/T 31246-2014)標準的產品
殘留丙烯酰胺單體含量需≤0.025%(歐盟REACH法規要求)
建議搭配在線監測系統,實時跟蹤COD、SS等關鍵指標
研究表明,通過科學的PAM選型與工藝優化,造紙企業可在保障廢水處理達標的同時實現運營成本優化。如需獲取《造紙廢水處理劑選型測試方案》或申請實驗室樣品驗證,請聯系我們的技術團隊進行工況適配性分析。
合規聲明:
本文所述效果基于特定實驗條件及客戶案例,實際應用效果可能因水質、設備、操作等因素有所差異,具體數據請以實際檢測報告為準。產品信息不構成性能承諾,請使用者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可行性驗證。